董洪齐并不是云南人,董洪齐生在江苏,1999年昆明世博会期间第一次到云南旅游。和一般游客不一样的是,除了名胜景区之外,董洪齐还对云南其他榜上无名的边陲小镇情有独钟,这与他十多年的商业生涯有关,无论以什么身份,在什么地方,欣赏山川秀美的同时,与生俱来的商业触须都在灵敏地寻找商机。
虽然在云南停留的时间不长,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,董洪齐对云南的印象却出奇地好,他与云南的缘分也是从那时开始。当时的董洪齐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天真的会在云南珠宝行业成就大事。
2005年,董洪齐再次来到云南,并注册了云南阿诗玛文化产业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,之所以公司以“阿诗玛”为名,一方面是因为阿诗玛作为云南文化的一个符号,最为深入人心,作为以文化产业为主营范围的企业,阿诗玛这个名字非常合适;另一方面,董洪齐个人有很深的阿诗玛情结,他成长的时代,正值阿诗玛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,美丽神秘的阿诗玛,深植于少年董洪齐心中。此外,阿诗玛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石林,玉为石中之王,翡翠又是玉中翘楚,要在云南发展以珠宝玉石为主的文化产业链,无论是作为公司名字还是后期品牌推广,阿诗玛都是不二之选。
但是,认识到阿诗玛这个品牌价值的人却并不只董洪齐一个,在董洪齐之前,早已有人捷足先登,注册了阿诗玛这一商标。更令人吃惊的是,商标的注册者是一个在云南上大学的江西学生,当时的商标注册费用是2000元。几番辗转,通过山东事务所,董洪齐和最初的商标注册者取得联系,并出资30万元,拿到商标使用权,至此,“阿诗玛”这一品牌才算真正属于董洪齐。
公司注册之后,唯一确定的核心是以经营文化产业为主,具体做什么,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。在这期间,董洪齐陆续开发了几个房地产项目,如云南印象城、阿诗玛翡翠城等,虽然项目运作非常成功,但董洪齐一直没有过深涉足房地产开发。文化产业,才是董洪齐的理想所在。
能走过就不算困难
往事若能下酒,必定不醉不散,而最苦涩的那杯,董洪齐欣然饮下。初到昆明投资失败,为了节约一块钱,他宁愿多走3个站去吃一碗便宜一块钱的米线。更多的往事,他笑而不谈,在董洪齐的字典里,凡是能走过来的都不能称其为困难,既然他已经坐在这里,那些与困难作战的日子,便是一杯杯或浓或淡的酒,更适合在美好的岁月里回味。
这样一种一如既往饱含激情往前冲的性格,注定了董洪齐的人生必会充满传奇色彩。他几次到达成功的巅峰山顶,又几次跌落山脚,攀登得越高,摔得越惨。有时候,登得高并不困难,难的是摔倒之后爬起来的勇气,董洪齐从不缺乏东山再起的勇气。几番起落,董洪齐简化为轻描淡写的几句话,他说,自己是南方人的身型,北方人的性情。在事业方面,他是开拓型人才,市场敏锐高,商机触觉好,行动灵敏,执行得当,因此,在事业开拓的前期,获得成功对他来说并不困难。
风暴总是蕴藏在平静中,它等着你的骄傲,等着你松懈和犯错误。虽然深知自己的致命伤:混淆了朋友之情故友之意和工作搭档之间的界限,也就是俗语说的感情用事。虽然情谊让他付出过巨大代价,董洪齐始终认为,情谊大于一切。再次站了起来的董洪齐,小心翼翼的处理着企业用人和朋友情谊的关系,也深刻意识到企业管理中用人之道是门深奥课程。
当然,董洪齐的成功,与他性情中人的个性魅力不无关系,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,一个人光彩耀目的地方,也必定暗藏着最致命的缺口。他痛定思痛,迈着一如既往的乐观派步伐,快速迈向下一个目标。
石头成就的事业人生之所以传奇,未来之所以值得期待,大概正是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,下一秒将会遇到谁,发生什么事情,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。
结缘珠宝玉石
2005年,云南印象城的成功投资,使董洪齐的交集圈子得到逐步扩大。在一次机缘下,董洪齐对云南珠宝玉石业的发展有了重新认识,即珠宝玉石不仅是传统的朝阳产业,而且还是一个深具魅力的时尚产业。
董洪齐开始思考“阿诗玛”的未来,以及力促云南珠宝产业的振兴策略,即进军珠宝产业,把阿诗玛打造成云南,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领跑者;中国桥头堡建设产业发展旗帜;国际商业贸易产业发展领跑者。
从力促云南珠宝产业振兴的策略讲,阿诗玛将构建云南第一条,也是当前唯一一条珠宝玉石业完成产业链,即上游的毛料控制,中游的设计加工,下游或终端的消费市场,阿诗玛都要进行全产业链控制。
让梦想扎根,以实干立业
从2005 年创立云南阿诗玛文化产业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的那一天起,董洪齐就显示出极为敏锐的商业嗅觉,他所率领的阿诗玛人本着独特创新的理念及走异化竞争的道路,采取专业化与稳健的投资运作方式,以每年开发一个项目的速度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。打造出具有昆明城市标志性和最具人文气息的创意型、展览型和体验交易型的珠宝产业创意街区———阿诗玛翡翠城,在行业内传为佳话。
从2008 年开始,面对岌岌可危的珠宝玉石现状,业内有识之士疾呼,尽快提升云南的珠宝玉石加工实力和水平,打造珠宝玉石产业的龙头企业。董洪齐便预感到,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商机。